——关于我县创建森林城市的思考及建议
县政协委员 县林业局副主任科员 车 平
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”。近年来,县委、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,推动城区森林扩容增效,城乡环境持续优化,城乡面貌持续改善。但从总体上看,我县整体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,承载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远未形成。下面,我就创建森林城市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。
一、为什么要创建森林城市
——创建森林城市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。创建森林城市,增加城区森林面积,提升城市生态功能,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四季清新、生态优美、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。
——创建森林城市是柳林实现绿色发展的需要。创建森林城市,有利于增强城市生态理念,提升城市绿化档次,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,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。
——创建森林城市是繁荣柳林生态文化的需要。创建森林城市,改善和提高城区、城周和全县重要地段的绿化,塑造城市形象,提升城市品位,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化深度融合。
——创建森林城市是构建柳林森林生态系统的需要。创建森林城市,实现城市、园林、森林三者融合,城区、近郊、远郊三位一体,乔木、灌木、草本三头并举,路网、林网、水网三网合一,生态林、产业林、文化林三林共建,整体构成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。
二、创建森林城市的建议
第一,应以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,高起点规划。
一是城区绿地扩容增效。以三川河两岸绿化、明清街新区建设为重点,提升校园绿化、企业绿化、社区绿化、小区绿化水平,规划以林为主的高品位城市公园、市民广场、街头绿地、小区游园,积极采用见缝插绿、拆墙透绿和屋顶、墙体、桥体垂直绿化等方式,增加城区绿量。
二是城周构建生态屏障。依托三川河、黄河,发展黄河公园、植物园、柳园、湿地公园等;依托周边公路、铁路、河流、水渠,建设环城林带;依托周边荒山荒地、矿区废弃地,建设环城片林。完善提升南山森林公园绿化水平,对城区可视山体范围加强补植补造,利用林中空地,增加阔叶树、花灌木树种的比例,实现增阔添彩。
三是通道绿化增景增彩。以青银高速、太中银铁路、307国道、248省道、沿黄旅游路为重点,见缝插绿、拾遗补缺,补植连翘、丁香、山桃、山杏等花灌木树种,实现“多树种、多层次、多色彩”。
第二,应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,全方位实施。
一要科学提升城区绿化质量。科学营林,合理调控林分密度、乔灌草比例、常绿与落叶彩叶树种比重,形成合理的森林结构。
二要统筹推进森林乡村建设。围绕县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的“大县城、小集镇、中心村”思路,以“进村路、环村林、村中园”绿化美化为切入点,开展中心村绿化美化,打造乡风浓郁的山水田园村庄。规划建设村镇公园和村镇成片森林,拓展乡村公共生态游憩空间;提升“四旁”绿化水平,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;保护古树名木,传承乡村自然生态景观风貌。
三要不断丰富森林城市文化。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动“互联网+全民义务植树”的组织形式,构建人人参与植树造林和千家万户共建森林城市的长效机制。建立生态科普教育基地、生态走廊和标识标牌。利用植树节、爱鸟周、湿地日等生态节庆日,积极开展生态主题宣传教育活动,营造浓厚的森林城市文化氛围。
第三,应以打造特色柳文化为方向,高标准建设。
一要营造柳风景。结合我县城乡总体规划,引进全国柳树优良品种,在全县沟道、河道两侧植柳造景,打造清河柳岸、沿黄柳林,成规模、成体系,建设“一街一柳、一路一柳”的特色柳林,如“旱柳大街”“金丝柳大道”“垂柳路”等,把柳林建成名副其实的柳树品种园和柳文化博览园。
二要发掘柳文化。规划建设“百柳园”“情思柳园”等,挖掘收集名人咏柳赞柳的诗词歌赋、名人与柳林的故事、典故,丰富和发掘柳文化,早春举办“柳文化节”,组织开展“射柳”“赏柳”“喻柳”等文化娱乐活动,把柳林打造成特色柳文化基地。
三要发展柳产业。首先要培育新品种。运用高科技手段,单选雄株,进行无絮繁殖,培育无絮旱柳、无絮垂柳、无絮金枝柳等新品种。其次要壮大柳工艺。发掘民间柳编艺人,把柳编作为各种产品的包装,编制各种柳工艺品。比如:结合柳林红枣、核桃文化,编制形式多样的柳篮,盛载红枣、核桃,使“柳林红枣”“柳林核桃”成为特色品牌走遍全国,走出国门。第三,着力打造无絮柳繁育基地。鉴于目前柳林柳树品种少,现有柳树又多柳絮的现状,建议引进红柳树、大叶金丝垂柳等观赏树品种,同时要与科研院所合作,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展柳树良种繁育,打造柳林无絮柳繁育基地。
全民创建森林城市,共同缔造绿色柳林。让我们大力弘扬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,竞相传播科学先进的生态理念,构建体系完备的森林生态,为建设开放、繁荣、绿色、文明、幸福新柳林作出新的贡献!